荆州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职业培训 > 荆州创业学校非遗项目——楚绣
荆州
[切换城市]

荆州创业学校非遗项目——楚绣

更新时间:2016-04-18 16:27:01 浏览次数:165次
区域: 荆州 > 沙市
类别:技能培训
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东路特一号
楚绣是以流行地域命名的绣种。楚绣是流传于荆楚大地、江汉平原湖北大部地区的一个地域性绣种,荆沙为楚绣的早期发生地。
据考古研究发现,从春秋中期到战国时期,楚国的刺绣品就已远销到中亚波斯和西伯利亚地区。地处南方的楚国丝织业足以代表当时丝织品工艺技术的高水平。楚国诗人屈原在《楚辞·招魂》里,曾经如此描绘楚宫丝织的华丽之美:“翡翠珠被,烂齐光兮。蒻阿拂壁,罗帐张兮。纂组绮缟,结琦璜兮。……翡帏翠帐,饰高堂兮。红壁沙版,玄玉梁兮。……被文服纤,丽而不奇兮。 ”当时,楚文化氛围下的浪漫绚烂风尚,加上民间戏曲的发达、巫风巫术的盛行,为刺绣走向民间提供了繁盛的沃土和广阔的“市场需求”空间。
从江陵马山一号墓发掘出的战国中期绣品,可证实楚绣的绣线颜色以红、黄、绿、蓝等亮色为主,绣品以密集的满绣填充块面,或虚出绣纹轮廓内的局部块面,绣出的珍禽异兽、奇花佳卉富于虚实对比感和立体质感,色彩上也鲜艳夺目,纹饰瑰丽而典雅。汉绣正是以楚绣为基础,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,而糅合出了富有鲜明的湖北地域特色的新绣法。
荆州是楚国国都所在地,是楚文化的发祥地。楚国刺绣与同时期的丝织工艺共同构成了楚文化“六大要素”之一。
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汉朝建立后刺绣艺术仍在荆楚民间流传。明代,刺绣艺术作品成了人们礼俗、戏曲、宗教活动中装饰物品的,需求量激增,专职绣工大量涌现,汉绣得以依附于荆楚民俗文化、都市市井文化、宗教文化、演艺文化在荆沙地区发生和流传。
汉绣是一种针线艺术,是依存于绘画,通过特殊的针法、彩线的走势,完成李友珍,1962年生,女,荆州区郢城镇人,小学文化。其太奶奶、奶奶、母亲均有家传的缝纫、刺绣手艺。其母早年曾绣制鞋、帽、兜肚、枕头等物品售卖以贴补家用。李友珍从小受其家庭影响,在其母传授下学习刺绣。1978年进入岑河镇羊毛衫厂绣花车间担任刺绣工。由于其绣花基础扎实,很快便成为了绣花车间的技术骨干,担任了成品质检员和技术指导。1984年羊毛衫厂撤销后,李友珍在打工从事内衣缝制工作的同时,也没有放弃刺绣手艺。前些年,李友珍回到家中,重新对“汉绣”针法、“楚绣”针法进行钻研,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绣品创作中,运用其家传的“楚绣”针法完成了“龙凤呈祥”、“凤凰于飞”、“龙凤三现”等作品。并向其女儿传授刺绣技艺。目前,李友珍的女儿李红菊、秦宏梅已掌握汉绣及“楚绣” 遗存的基本绣法,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作品。
2013年,王孝珍的楚绣作品《龙凤虎纹绣罗》获得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,定为湖北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珍品三级。她多年来绣制的《楚鸟图腾》、《楚三头凤》、《虎座鸟架鼓》、《关公》等一批具有浓郁荆风楚韵的靓丽精美绣品,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楚绣技艺水平。
汉绣创作的美学思想是“花无正果,热闹为先”设图造型源于自然,又不拘于自然形态,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。构图设计热闹丰满,喜庆祥和;造型诡秘奇异、自由、夸张;设色基调高古,浓艳明丽,对比强烈;情思深邃,寓意彰显。
汉绣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,创作题材十分宽泛。艺人们可以将各种自然物象和生活事象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,按照绣品的实际用途,转化为具体的图纹,以表达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。
汉绣的色彩:荆楚民间有“远看颜色近看花”的说法,汉绣以深红、藏青、深褐等深色底面为主,绣线以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原色主,辅以其他混合色,用色大胆泼辣,并采用块面分层破色的处理方法,以达到富丽堂皇、热闹喜庆的效果。
荆州职业培训相关信息
注册时间:2016年03月10日
UID:274890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邮箱已认证 实名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